寫了篇燒餅,當然得介紹它的好朋友之一---油條。
為何會將油條稱之為稱職的配角?
許多食材搭配上油條就是能創造出另一種美味,
不論是鹹的、甜的、酸的、辣的、
海鮮類、肉類、蔬菜類、甜點類樣樣都搭。
像是百花油條、生菜蝦鬆、油條燴絲瓜、糖醋油條排骨、
雪花蟹肉煲、飯糰、清粥、鹹粥、炸兩、鹹豆漿、
麻辣鍋、酸辣湯、肉骨茶、杏仁茶、花生湯......,
寫了篇燒餅,當然得介紹它的好朋友之一---油條。
為何會將油條稱之為稱職的配角?
許多食材搭配上油條就是能創造出另一種美味,
不論是鹹的、甜的、酸的、辣的、
海鮮類、肉類、蔬菜類、甜點類樣樣都搭。
像是百花油條、生菜蝦鬆、油條燴絲瓜、糖醋油條排骨、
雪花蟹肉煲、飯糰、清粥、鹹粥、炸兩、鹹豆漿、
麻辣鍋、酸辣湯、肉骨茶、杏仁茶、花生湯......,
說到燒餅應該沒有人不愛吃吧。
淨燒餅、燒餅油條、燒餅夾蛋...
誰人不愛啊~
在台灣隨處可見豆漿店賣燒餅,
但要吃到真正好吃的燒餅還真是難。
好吃的燒餅在於咬下去外層酥酥酥脆,
裡面薄片層層分明且軟嫩中帶Q,
帶點拉扯才能扯下麵皮,
麵粉香、油香、芝麻香,
新挑戰之七:
金月娘。
蝦咪是金月娘啊?沒吃過,今年第一次聽到。
可見我對中式餅類了解的不夠多。
它的外皮不太屬於脆鬆軟類,有點扎實,
內餡綿細的綠豆沙、白豆沙,加上篩過的鹹蛋黃,
扎實的外皮與內餡在口中咀嚼時
先是灑在外皮的起司粉與蛋黃的鹹香竄起,
慢慢地綠豆沙、白豆沙、麵皮的香甜也跳出來,
有了地瓜酥,當然要來個芋頭酥,
才能成雙配對。
新挑戰之六:芋頭酥
想了很久,找不到跟芋頭酥有關的回憶。
甚至不太記得自己曾吃過芋頭酥。
那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很愛吃芋仔(偶阿)。
芋頭酥的外皮製作技巧很多,
為了要看出層次、美觀還得上個色。
這次用了由植物萃取的天然色素、
又來挑戰了。
新挑戰之五:地瓜酥
傳統點心除了運用各種豆類做內餡之外,
也常運用根莖類來做餡,
像是馬鈴薯、地瓜、芋頭、山藥…等等。
這次的地瓜餡是採用宜蘭產地瓜自製餡料,
為追求原汁原味,並沒有再添加糖類或油脂,
剛出爐脆酥香的外皮 + 扎實的地瓜餡,
有種像是西點脆皮甜薯派的感覺。
小時候看到有人送喜餅來,
只要是芝麻大餅,
就是一人獨佔(金鴨霸)。
由此可知我對它有多麼地鍾愛。
只是現在很難很難吃到我小時候的那種包著:
堅果、果乾、冬瓜糖、豬油肉角、
鹹蛋黃、肉脯,傳統古早味了。
新挑戰之四:
芝麻大餅
對我而言,傳統點心遠勝於現代西點。
簡單樸實的外型、鹹甜鹹甜的口味,再加上兒時的記憶,
總是能讓我回味再回味。
新挑戰之三:
老婆餅(甜)、老公餅(鹹)
這次可說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。
用無水奶油取代傳統的豬油。
內餡則是遵循古早味,帶點鳳片風味,
新挑戰之二:
蛋黃酥。
舉凡有包鹹蛋黃的點心我都愛。
愛到無怨無悔,愛到深處無怨尤。
從烤鹹蛋到成品出爐,
那滿室蛋油香,讓我口水流不停。
做法比想像中容易一點點。
最難的是包功、包功、包功。
烤溫控制、如何不龜裂,也是個難題。
新挑戰之一:
鳳凰酥。
比想像中要來的簡單,難的是包功。
還有如何不裂開。
今日成品,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