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從這家餐廳籌備期間就一直開始注意它,

由一位在電視料理節目可見的師傅所開。

一個走親和路線的鄰家小館,

現在這種館子越來越少了。

從開幕至今不論是料理、服務趨於穩定成熟,

這時來試菜才能客觀與公平。

餐廳主打川菜客家菜,

今天以客家菜為中心來點菜。

20150415_123423.jpg

薑絲大腸:

吃客家菜不能不點的一道工夫菜。

大腸要處理的軟而不爛、沒腥味,

腸內的油也要清乾淨,

薑絲也不能放太多,怕會干擾到大腸的味道。

酸菜與醋的酸要足,但不能是嗆,

而是要一種溫潤的酸味。

很多人都以為薑絲大腸要很酸,

有的餐廳還用醋精調味,

其實那樣的酸味一入口,

味覺麻痺就嚐不出大腸的好滋味了。

這裡的薑絲大腸,

薑絲的份量不多,

但整道菜的薑味點的恰到好處。

大腸內的油脂大約清除八九成,

剩下的油脂讓大腸還保留了一點滑潤。

咀嚼中感受到薑絲的香及微微的辣,

酸菜的脆及恰到好處的酸氣,

味覺嗅覺之外,

還享受大腸那軟中帶點Q的口感。 

真的不錯。

但是喜歡酸嗆的人可能就會覺得不夠味了。

20150415_124012.jpg

梅干扣肉:

這道菜也是夠經典的客家菜。

得要有好的梅干菜,

才能讓這道菜有種濃濃的發酵香氣,

而不是滷出「臭噗味」(台語)。

這裡的梅干菜吃起來不鹹,

沒有「臭噗味」而是淡香淡香的發酵味

鋪在上面的五花肉油

讓梅干菜吃起來滑潤不澀。

軟到快化的五花肉加上梅干菜,

搭上白飯就是那麼對味。

只是這道梅干扣肉用的五花肉太偏肥,

少了那種瘦肉與梅干菜慢慢咀嚼的享受。

是否每一份都是這樣的肥瘦比例,

或是恰巧這一份正好偏肥,

有點難說。

就單純享受梅干菜來說是真的不錯。

20150415_124623.jpg

紅燒鱈魚:

講到紅燒想到的是什麼?

醬油跟糖去滷、去收汁的烹調法。

但這道紅燒鱈魚卻是有點像是燴的方式。

軟嫩多汁的鱈魚上面淋上了燴料,

裡面有炸蒜子、杏鮑菇、木耳...等等,

以醬油為主要調味,

滑潤的芡汁讓魚肉更好入口。

蒜香菇甜引導出魚肉的鮮,

這比用傳統紅燒的方式更適合鱈魚。

不喜歡鱈魚那個味道口感的人應該會喜歡吃。

個人覺得改名叫蒜仁燴鱈魚較符合這道菜意境。

20150415_124018.jpg

客家炒板條:

在點這道菜時其實有點小小主觀,

心想應該是客家油蔥加上肉絲、韮菜、豆芽菜,

用肉燥滷汁下去炒,

傳統客家餐廳都是這麼炒出來的。

當這道菜端上桌時,

只見上面有比較特殊一片片焦黃的東西。

仔細瞧瞧,再一吃,

那一片片焦黃的食材是蛋酥。

蛋酥:台菜的代表調味配料之一,

用在客家板條上一點也不衝突,

取代油蔥來調味多了一份蛋酥香。

米香、蛋酥香蝦米香韮菜香

讓客家板條跳脫傳統的油蔥及醬香印象,

整道菜味道變得更豐富,

有點小小被驚豔了一下。

只是蛋酥的量有點太多,

咀嚼時,

從原本的蛋酥香會慢慢衍生出油膩感,

吃一碗板條應該就會覺得很足夠了。

 

在一開始點菜時有特別要求少油少鹽,

所以整體來說口味都很清淡,

沒有搭配白飯也都很容易入口,

也較傳統的客家菜來的清爽許多。

正常版是否也是如此,

或是味道會加重到多少,

就請各位自己去嚐試看看囉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naf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